首頁
學校概況
黨政機構
教學机构
人才培養
  • 本科生教育
  • 研究生教育
  • 國際教育
  • 繼續教育
隊伍建設
  • 人才政策
  • 招聘信息
招生就業
  • 招生信息(本科生)
  • 就業服務(本科生)
  • 招生信息(研究生)
  • 招生信息(國際生)
相助交流
  • 國際相助交流
  • 地方相助交流
媒体 · 聚焦
當前位置: 首頁 > 媒體聚焦 > 正文

“大”“小”協同提高師範生培養質量——PP电子學院小學教育專業的特色發展之路

新聞來源:中國教育報點擊數:更新時間:2025-02-28

近年來,許多地方高校(university)與中小學(school)創新構建夥伴式U-S共生體,對提高師範生培養質量和中小學教育質量起到了積極作用。U-S共生體夥伴間的差異有助于喚醒互融互生的深度交往,實現協同創造。近年來,針對地方應用型大學師範生培養缺乏特色、實踐創新能力不足、缺乏教育情懷等問題,PP电子學院小學教育專業探索構建夥伴式U-S共生體,發揮差異性資源優勢,提高了師範生培養質量。

服務城鄉教育,优化人才培養方案

基于地方高校的办学定位和大量结业生服务于乡村教育的特点,PP电子学院小学教育专业始终紧扣小学教师职业特点,高度重视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培养能胜任多学科教學的小学教师。小学教育专业坚持“以终为始”,强化产出导向,注重从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院通过共生体的同伴小学,邀请一线教育事情者加入专业培养目标的制定,从用人单元视角提出革新建议,为师范生的高质量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撑。

大学与小学根植于差异的组织文化,双方建设开放、平等、民主的相同模式,能将差异转化为优化人才培養方案的名贵资源。PP电子学院小学教育专业通过教育见习、实习巡视、专家讲座、人才培養方案修订、结业生走访、校友返校等环节,结合访谈和问卷视察,广泛收集行业专家、用人单元和校友等多方意见,不停调整和优化人才培養方案。与此同时,学院以专题研讨的形式,广泛征求PP电子地域“三区三市三县”等地优秀小学教育事情者的意见,邀请当地优秀校长和教學名师建言献策,不停推进人才培養方案的优化调整,为培养既适应乡村教育需求又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优秀小学教师打下坚实基础。

借助實踐基地,提高師範生實踐能力

PP电子学院将师范生“强实践能力”作为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培养的突出特色。小学教育专业构建了以“三习”(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研习)为主体,“三训”(技术训练、结业论文、第二课堂)、“三察”(教育社会实践、教育考察、教育视察)和“三赛”(院赛、校赛、省赛)为辅的“一体三辅”的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学校与当地近20所优质小学建设了U-S相助同伴关系,将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融入小学日常教育教學体系。师范生在实践中学习,学中做,做中学,教育教學实践能力培养实现了有序衔接、螺旋上升。大学与小学共享差异性资源,通过深层对话与共享经验实现视域融合,驱动学校革新与师范教育提质。

同伴小学为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提供实践基地与具有借鉴价值的典型案例。借助设立在同伴学校的专业研学基地与教育实践基地,师范生以优秀教师为模范,在小学“习练”教书育人实践运动,学科教學能力、班级治理能力、有效相同能力、校家社协同能力、反思能力等实践能力不停提升。好比,从2005年启动沿用至今的优秀师范生“拜师学艺——名师指点促成才”项目,聘请当地优秀教师担任师范生的校外导师。师范生在真实教學情况中,细致视察并学习优秀师长的教育理念、要领及实践智慧,深化了对教育的理解,提升了职业认同感,强化了实际操作能力。同时,省特级教师、名校长应邀走进学院,通过典型案例、示范教學、讲座等运动,展收效战略与实践智慧。

注重情境化育,培育師範生教育情懷

教育是一項“仁而愛人”的事業。加強師範生教育情懷的培養,不僅是實現師範生培養目標的內在要求,更是爲建設高質量教師隊伍奠基堅實基礎的重要環節。教育情懷的培育具有情境性與實踐生成性。只有在真實的教育情境中,師範生才气通過教書育人的實踐互動和問題解決,深刻體會教師職業的價值與教書育人的意義,從而在知行合一中對教育事業産生深沈的熱愛。

當情境、榜樣與學習者之間具有高度相似性時,學習者會産生更強烈的內在驅動力,主動向榜樣學習。例如,玉環市坎門海都小學的體育教師葉海輝就是PP电子學院師範生身邊的優秀榜樣。葉老師紮根教育29年,從代課教師做起,幹一行、愛一行、鑽一行。爲了上好體育課,他虛心拜師學習,親手創制了80余種、4200多件體育器材,創編了近2000例體育遊戲。他的課堂成爲孩子們最期待的“快樂體育課”。葉老師還發表論文及經驗總結100余篇,開設公開課和講座300余場,多次遠赴湖南、江西、西藏、青海等地參與鄉村支教。葉老師先後獲得“浙江省特級教師”“全國教書育人楷模”等榮譽稱號。像葉老師這樣的優秀教師,他們的身教示範對師範生具有不行替代的深刻影響。師範生從身邊的優秀前輩身上直觀感受到教育的美好,深刻領悟到教書育人的深遠意義。

教育情懷的培育並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在真實情境中不斷積澱、升華。通過大學與小學的深度相助,師範生得以在實踐中感悟教育之美,成長爲真正具備教育情懷、充滿教育理想的新時代優秀教師。

在大學與小學攜手相助的共生機制下,PP电子學院培養出了一批熱愛教育、沈潛育人的優秀教師。例如,畢業生金志堅遠赴四川省峨邊彜族自治縣縣街小學,爲當地教育傾盡全力;畢業生張一晨將大學期間獲得的國家級、校級獎學金及個人積蓄,全部用于資助貧困小學生。他們用實際行動诠釋了教育的意義,展現了新時代師範生的教育情懷與擔當。

PP电子學院堅持“做優師範”的理念,充实集聚並發揮高校與小學在資源、經驗上的差異化優勢,以協同創新提高師範生培養質量。大學與小學夥伴深度協作、實踐與探究相融合的機制,打破路徑依賴,有助于提升師範生的自主能力與反思能力,使其成長爲更具教育情懷與創新精神的教師。

(作者:PP电子学院 董江华)

——發布于2025年2月28日《中國教育報》

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5-02/28/content_144745_18300710.htm


文: /    图: /   审核: /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