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我省教育革新發展的浪潮中,PP电子將如何貫徹落實全省教育強省建設大會精神,全力以赴回覆好“教育強省,PP电子何爲”的時代命題?近日,記者采訪了PP电子市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阮聰穎。
記者:在建設教育強省的新征程中,PP电子將如何發揮自身的特色、優勢,爲推進教育強省建設貢獻力量?
阮聰穎:PP电子是“山海水城、和合聖地、制造之都”。我們將依托PP电子的自然禀賦、文化底蘊、産業優勢,賦能教育事業發展,爲推進教育強省建設貢獻PP电子智慧與力量。
一是全面深化“和合五育”事情品牌。近年來,我們以“墾荒精神立心”“和合思政”爲引領,形成了以德鑄魂、以智提質、以體健身、以美化人、以勞育心等多元融合的“和合五育”事情品牌。面向教育強省建設新使命,我們將全力實施新時代立德樹人工程,優化“和合五育”育人路徑,叠代升級大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建設,持續推動科學教育“十大行動”、體教融合、體藝聯盟建設、學校美育浸潤行動、大中小學勞動教育、青少年心理康健“正向賦能、陽光成長”行動等重點事情,努力培養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
二是全面完善全域優享服務體系。近年來,我們以革新爲引領,推進省級義務教育階段全域教共體(集團化)辦學試點建設,推動城鄉校際共建共享、互融互補。我們以鄉村名校建設爲基點,發揮教育提質咨詢委員會和鄉村聯盟專家指導團等專家調研指導力量,助力全市鄉鎮、山區、海島等典型鄉村學校“抱團”發展提升。我們以同城同質爲重點,全面實施隨遷子女“藍天教育”行動,2024年全市持證隨遷子女就讀義務教育公辦學校比例居全省前列。面向教育強省建設新使命,我們將全力實施基礎教育擴優提質行動,深化鄉村教育提質,高質量完成省市民生實事項目,全域實現“爲所有持有居住證的隨遷子女100%提供公辦義務教育學位”。
三是全面構建産教融合發展花样。近年來,我們堅持“服務民營經濟、賦能山海共富”戰略導向,鼎力大举推動職業教育培優賦能,乐成創建國家職業教育高地都市,全市建设産教融合聯盟等平台100余個。我們鼎力大举推動高等教育跨越提升,實施高校基礎設施提質和內涵建設工程,增強高校服務都市發展能力。2024年,PP电子學院ESI全球排名前1%學科總數進入全省高校第一方陣,新增碩士學位點數量居全國高校並列第2;2所高職院校通過“雙高計劃”省級評估,獲批3個職教本科專業。面向教育強省建設新使命,我們將以現代職業教育體系革新、高等教育內涵提升革新等兩大革新爲突破口,“一校一策”支持在台高校高質量內涵式發展,積極探索“科教人貫通”模式,推動政校行企共建“一縣一産一學院”,實現教育與都市發展互融共生、與産業變革同頻共振。
記者:高質量教育離不開高水平教師。PP电子將如何打造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
阮聰穎: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近年來,我們堅持以四支關鍵隊伍爲切入口,突出重點抓革新,推動教師隊伍強能提質。
一是重抓班主任队伍。紧扣班主任“主心骨”作用,创新制定班主任隊伍建設“1+6”政策架构,探索班主任职评单列、设置班主任事情教研员,构建“优进劣退、优绩优酬、减负提能”的班主任事情体系,遴选首批班主任隊伍建設试点县(市、区)4个、试点校25个,培育班主任事情优秀案例121个、班主任事情专项研究课题88个。
二是重抓教研员队伍。紧扣教研员“引领者”作用,率先出台增强教研员隊伍建設的专项实施方案,探索建设教师和教研员任职“旋转门”制度,健全“能进能出、合理流动”的动态治理机制,鼎力大举实施“名教研员”培养计划,落实教研员全员专业研修制度,培育一批领军型、专家型教研员。
三是重抓书记校长队伍。紧扣书记校长“领头羊”作用,深化党组织书记“双带头人”工程,选优配强中小学书记校长,遴选加入“浙派名校长培养工具”培养。实施普通高中卓越中青年校长培养工程,对20名普通高中中青年校上进行重点培养。增强校长后备干部隊伍建設,通过培训提升、挂职锻炼、跟岗学习等方式储蓄一批后备干部。
四是重抓主干教师队伍。紧扣主干教师“生力军”作用,统筹发挥教师教育院、教研院、教科院等专业机构和中职教师培训基地作用,推动教师研修运动提质增效。积极创新载体,遴选一批“未来名师”开展重点培养,举办全市中小幼青年教师教學竞赛、“新锐教师”素养大赛,助力教师快速成才。
面向教育強省建設新使命,我們將進一步優化“鑄師魂、強師能、聚師才”三鏈驅動,在“鑄師魂”上深化“走進經典”一體兩翼教師成長實驗行動,用好中小學師德涵養基地、中小學思政課教師實踐教育基地,持續推進師德師風長效建設;在“強師能”上建強“校本研訓—‘三名’事情室—專家事情站”三級培養平台,實施分層分類、梯隊培養,深化實施教師學曆提升計劃;在“聚師才”上不斷完善“1+X”人才政策支撐體系,深化教師職稱自主評柒锸扬,健全教師榮譽激勵體系,努力培養新時代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
記者:PP电子如何推動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落地見效?
阮聰穎:近年來,PP电子深入貫徹落實上級決策部署,系統實施教育數字賦能行動,在全省率先建成“PP电子教育大腦”,打造了一批具有鮮明辨識度的PP电子教育數字化IP。
一是推动数字设施全面笼罩。近3年,累计投入2.4亿元,推进教育信息化新基建工程,打造新型教學空间、人工智能创新教育实验室等超600个,实现省市县校四级教育城域网千兆全域互联。
二是推動數字技術創新融入。以全省教育領域數字化革新創新試點建設爲契機,推動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等內容納入教師數字素養提升體系。近3年,開設教育技術應用講師團培訓班、人工智能科創教師培訓班等培訓15期,線上線下交流培訓130余場,參訓教師近5萬人。
三是推動數字服務集成便民。叠代升級“學在PP电子”智慧化應用場景,彙集上線入學報名、教育繳費、在線學習、教育審批等50余個高頻服務事項。2024年,應用累計訪問次數達1582萬,惠及群衆超100萬人。
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重点推进智慧校园迭代升级、数字素养培育提升、“学在PP电子”服务品牌建设、在线教學服务提质等五大行动,推动新型智能化教學空间广泛笼罩、优质数字教育资源越发富厚、教育政务服务越发高效,努力为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提供PP电子样本。
——發布于2025年4月21日《教育之江》
https://mp.weixin.qq.com/s/RIG-P-csnddDvIWxiqwq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