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學校概況
黨政機構
教學机构
人才培養
  • 本科生教育
  • 研究生教育
  • 國際教育
  • 繼續教育
隊伍建設
  • 人才政策
  • 招聘信息
招生就業
  • 招生信息(本科生)
  • 就業服務(本科生)
  • 招生信息(研究生)
  • 招生信息(國際生)
相助交流
  • 國際相助交流
  • 地方相助交流
媒体 · 聚焦
當前位置: 首頁 > 媒體聚焦 > 正文

PP电子深觀察丨“共享奶奶”,如何走得更遠?

新聞來源:望潮客戶端點擊數:更新時間:2025-05-15

這段時間,路橋的“共享奶奶”悄然走紅。這些奶奶們每天准時出現在幼兒園門口接孩子,並爲小朋友提供放學後的“溫馨陪伴”,爲社區雙職工家庭解決了“後顧之憂”。“共享奶奶”爲何能得以推行?又將面臨哪些挑戰?如何才气走得更遠?

“共享奶奶”暖心上線 解決雙職工家庭“後顧之憂”

“各人排隊排好,牽好牽引繩……”

下午4點40分,路橋區路北街道洋洪社區的兩名“共享奶奶”准時出現在幼兒園門口,從老師手中一一接過佩戴“專用接送卡”的孩子們。荟萃點名後,奶奶們給孩子們排好隊,護送著他們去社區服務中心。“接送的責任很大的,我們也很小心,前後部署人員跟著,叫他們排好隊,走路牽好牽引繩。”“共享奶奶”王菊琴說。

今天社區給孩子們部署的是自由活動課。到達兒童活動室後,孩子們便挑選玩具玩了起來,奶奶們則在一旁陪伴,他們將一起度過這“課後一小時”。

“共享奶奶”周玲珍曾從事幼教事情,社區組建“共享奶奶”志願服務隊時,她第一時間報了名。她說,如今,每天下午陪伴孩子成了她最開心的事。“我覺得這是對我事情的一個延續,而且在跟孩子們的接觸中,自己也是有所成長的。”

“放學早、下班晚、接娃難”,這是都市裏许多雙職工家庭的配合困擾。爲了破解這一難題,2024年6月,洋洪社區組建了“共享奶奶”志願隊伍,通過召集有時間、有愛心的退休女性,爲雙職工家庭提供兒童托管、日常接送等服務。“我們的奶奶們自己都是很積極的志願者,她們很熱心,在我們建设‘共享奶奶’志願服務隊的第一時間就報名了。之所以叫‘共享奶奶’,是希望奶奶們可以把這些孩子當成自己的孫子孫女一樣去照看、陪伴。”路橋區路北街道洋洪社區黨總支書記解曉娜告訴記者。

社區還通過成人夜校,爲“共享奶奶”們提供非洲鼓、紅色歌曲、舞蹈等培訓,讓她們提高技术。白昼托管陪伴孩子,晚上參加公益課,老人們的生活也因此變得多姿多彩。“在這裏很開心,跟小朋友們在一起,感覺自己都年輕了。”“找到事情做了,在這裏實現了自身的價值,感覺自己對社會還是有用的。”奶奶們說。

目前,洋洪社區共有“共享奶奶”8名,她們每天以輪班制的形式接送孩子,風雨無阻,已惠及社區雙職工家庭近40戶。“共享奶奶”機制的推行,获得了家長們的一致好評。“我們沒有時間接孩子,是奶奶們幫我把孩子接回來,而且她們帶得都很好。”“孩子在這裏,我們也很放心。奶奶們還會給他們上課,教他們做手工、畫畫之類的課程。”

“共享奶奶”價值意義大 但也面臨挑戰

據了解,在上海、杭州、甯波等地也有“共享奶奶”類似的志願者,它不僅解決了家長們的接送照護難題,也讓更多社區居民從“旁觀者”變爲“參與者”,重建了“遠親不如近鄰”的社區溫度。

“它的意义和价值,简朴说就是‘三赢’:老人有了精神寄托,孩子有了贴心照顾,社区有了相助纽带。这不仅是解决实际困难,更是把社会主义焦点价值观里的‘和谐’‘友善’酿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一种行动。”PP电子学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长张天华体现。

今年3月,路橋區在全區推廣“共享奶奶”模式,希望通過發動老教師、老黨員、老幹部等低齡康健老人,爲雙職工家庭提供兒童接送、課後看護、情感陪伴等相助服務,有效緩解家庭育兒壓力。截至目前,全區共有14名“共享奶奶”,累計惠及雙職工家庭97戶。

不過,路橋在實施過程中也發現,“共享奶奶”這一模式要想全面鋪開,還有不少問題需要解決。“好比說在接送孩子放學的路上、在黨群服務中心開展活動的一個小時當中,都可能存在一些宁静問題。另外,在對‘共享奶奶’的招募上,我們還需進一步提升對其專業性的要求。因爲現在家長都希望孩子能接受到專業的教育,對孩子的課余生活,都有所要求。”路橋區委組織部副部長缪豔說。

以洋洪社區爲例,其轄區內共有兩所幼兒園,但目前開展“共享奶奶”接送、課後看護服務的,只有社區服務中心邊上的那所幼兒園。

“我們現在爲什麽不對星光耀幼兒園開展服務呢?因爲路途的問題,考慮到路太遠,步行接送途中,會出現许多不行控的因素。”解曉娜說,宁静問題不光限制了“共享奶奶”的輻射範圍,也讓“共享奶奶”的招募頗爲困難。“我們之前在招募過程中,一些奶奶原來是願意參與的,但考慮到宁静問題,擔心孩子萬一出現問題後,自己要擔責,會出現着力不討好的情況,就不了了之了。”

“共享奶奶”如何才气走得更遠,又該怎樣更長久地將這份愛心傳遞和延續下去呢?

張天華認爲,還需解決好一些問題。“一個是出了意外誰負責?奶奶接送孩子路上摔倒了怎麽辦?孩子調皮受傷了怎麽辦?如果責任分不清,好事可能變糾紛。光靠‘熱心腸’還不夠,得有一套保障機制,讓奶奶們沒有後顧之憂,家長也能放心。二是需求對不上怎麽辦?有的社區商業服務發達,家長更願意花錢找托管班;有的奶奶身體跟不上,或者家長希望輔導功課、培養興趣,但是老人能力有限。如果供需不匹配,‘共享奶奶’的熱情可能會變成壓力。”

“共享奶奶”如何走得更遠?路橋在嘗試探索

如何破解這些問題?記者了解到,在“共享奶奶”志願服務的探索上,路橋區已經做了一些嘗試。針對宁静責任問題,洋洪社區和家長們簽訂了責任書,讓家長做好孩子的宁静教育事情,並明確約定,孩子如果擅自離開規定活動區域,擅自行動發生任何不宁静行爲,後果由家長和孩子自行負責。

“我們會對家長進行一個宁静见告,並要求簽訂宁静責任書。我們奶奶只是負責接送、陪伴孩子,在盡心盡力的情況下,肯定不能讓奶奶去承擔責任。這也是通過協議進行了約定的。”解曉娜說。那麽宁静責任書的簽訂是否有效,“免責協議”是否能保護奶奶們的權益呢?浙江海貿律師事務所律師黃侃体现:“從执法角度來說,雙方簽訂免責協議可以在一定水平上解決責任劃分問題,保障奶奶們的權益。在‘共享奶奶’托管服務中,如果社區和奶奶們盡到了合理的照顧和注意義務,不存在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那麽执法上來說,是不需要承擔責任。”

“共享奶奶”要行穩致遠,奶奶們也需要不斷提升自己的技术,適應家長們新的需求。對此,路橋通過舉辦培訓,不斷提升“共享奶奶”的基礎技术,讓家長更願意將孩子托管給奶奶們。

“我們會對‘共享奶奶’進行系統培訓,讓她們了解抢救和兒童心理學等知識,以便她們應付各種突發情況。另外,我們也會尋找一些有專長、興趣愛好的奶奶,這樣可以更好給孩子們提供一些優質課程。”缪豔体现。

此外,缪豔告訴記者,路橋也在借鑒“時間銀行”義工服務等機制,以服務時間換積分,通過創新制度設計吸引更多人加入“共享奶奶”行列。“我們建设了積分治理制度,對參與志願服務的‘共享奶奶’都給予一定的積分。這些積分可以兌換成一些家政服務或黨群夜校課程,這樣子的話,也可以讓奶奶們的支付有所回報,也是一種激勵措施,以便讓更多有意願的老人參與到‘共享奶奶’中來。”

“‘共享奶奶’這個模式,看似是家長裏短的小事,卻蘊含著應對老齡化、創新社會治理、傳承美德的大智慧。它告訴我們一個怎樣的原理呢?美好的生活不是等來的,而是靠我們每個人伸脱手,相互搭把手。希望未來,更多社區能長出這樣的‘相助之花’,讓老人有尊嚴,孩子有陪伴,鄰裏之間更有溫度。”張天華說。

——發布于2025年5月15日《望潮客戶端》

https://tzapp.taizhou.com.cn/webDetails/news?id=3538144&tenantId=64&uid=63a753dd81336f2b6f5454ca


文: /    图: /   审核: /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