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學校概況
黨政機構
教學机构
人才培養
  • 本科生教育
  • 研究生教育
  • 國際教育
  • 繼續教育
隊伍建設
  • 人才政策
  • 招聘信息
招生就業
  • 招生信息(本科生)
  • 就業服務(本科生)
  • 招生信息(研究生)
  • 招生信息(國際生)
相助交流
  • 國際相助交流
  • 地方相助交流
台院 · 要闻

门路橋梁與渡河工程教工黨支部入選“全國黨建事情樣板支部”

新闻来源:建築工程學院點擊數:更新時間:2024-04-28

近日,教育部宣布了第四批新时代高校党建示范建设和质量创优事情遴选结果,PP电子学院建築工程學院门路橋梁與渡河工程教工黨支部入選“全國黨建事情樣板支部”,是学校本次唯一入选的培育建设单元。道桥教工党支部扎实而富有特色的下层党建“双创”事情,实现从校级到国家级的“三级跃升”,成为学校下层党支部走深走实“支部建在团队上”的样板规范。

undefined

道桥党支部是典型的小支部焕发大能量。支部聚焦增强政治功效和组织功效,着眼于国家交通土建工程领域建设与生长需求,聚力打造以“深扎根、广拓展、一家亲”为内核的“T-Beams 总发动”党建品牌(T-Beams即T型梁,是桥梁工程中最常用的承重构件),深入落实“紧密联系、师徒传承,贴心服务、教學相长”育人理念,以高质量党建事情凝心聚力推进人才培養、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各项中心事情取得新结果、实现新突破。


深紮根,以政治建設凝心鑄魂,構建強勁有力“紅色引擎”。道桥教工党支部落实“红色根脉强基工程”,着力增强政治建设,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以抓规范强党性、树典型强引领、育特色强内涵为“三元动力”,实施“对标争先”“提质增效”“特色品牌” 三大建设计划,落实支部尺度化建设“全员在线、全员达标”,建强支部战斗碉堡。开展有“道桥特色”的“三会一课”、主题实践、党史现场学、专题微党课等运动,将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知识提升一体推进,打造一体化“陶醉式课堂”,提升主题党日运动质效。扎实推进教师党员先锋工程,选树典型示范,建设党员示范岗、设立党员责任区,党员在重要事情、重大运动、突发事件中的活力获得有效引发、作用获得有效凸显。支部于2021年获评全省高校第二批党建事情样板支部培育建设单元并顺利通过验收,书记领衔的事情室于2023年获评全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事情室建设单元,支部书记林法力获PP电子市继续作为好支书、PP电子市“三育人”岗位立功先进小我私家、校“最受师生喜爱的书记”等荣誉。

20E59


廣拓展,以“黨建聯建”深耕“朋友圈”,賦能專業學科高質量發展。道桥教工党支部坚持党建与业务双融双促,明确“组织共建、资源共享、品牌共创、生长同谋、相助共赢”的理念,广泛开展党建联建运动,打造“政-企-行业协会-学校-实验平台”五位一体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着力培育“道桥新人”,一方面为高技术人才与企业搭起产学研相结合的新路子,一方面也是将党建事情融入人才培養第一线,被省、厅领导誉为桥梁治理和人才培養的“PP电子模式”。支部成员领衔桥梁检测加固评估与监控技术研究、路基工程智能制作与养护技术等4支科研团队,推动“有组织的科研”,发挥辐射刊行动用,提升学科组教师科研整体水平。支部党员发表高质量科研论文48篇,其中中科院一区TOP 9篇;获专利授权34项,软件著作权3项。加入横向课题年均经费达300万元,其中地铁工程爆破监测项目单项经费达463万。获得中国公路建设行业协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浙江省公路学会科技进步奖1项,PP电子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项;主持或加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获得浙江省教學革新项目研究5项,教育部产教协同项目2项。在2022年校友会中国大学一流专业排名榜门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排名(研究型)中,道桥专业位列全国第四。

23781


一家亲,以“离校不离家”浓厚“道桥情”,聚力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養。道桥教工党支部承袭“手把手才气心贴心”的育人理念,建强支部“一室、一所、一坊、一站”,组建党员实践育人先锋队,全面加入学生的科技创新,推动理论教學与实践教學融合、专业学习与学科竞赛融合、专业学习与课外运动融合、教师科研与学生科研融合,全面提升实践育人结果。建设了支部统筹、书记主抓、全员加入的就业机制,自2016届首批结业生至今就业率一直保持100%,结业生专业总体满意度及分项指标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近10%(全校第一),人才培養质量获得行业充实认可。2018年支部建设全校唯一设立在专业上的校友分会,让校友全程加入人才培養,同时将培养的触角延伸至校友的职业生长,为校友提供技术支撑、人才支撑,打造专业、教师、校友“命运配合体、利益配合体、奋斗配合体”。

228CC



文:洪莹 /    图:洪莹 /   审核:潘瑛 /    责任编辑:金柔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