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題目 |
不對稱π-Lewis堿催化研究 |
報 告 人 |
陳應春 教授,四川大学华西藥學院 |
報告时间 |
2024年6月14日上午11:00-11:30 |
報告所在 |
醫化學院二樓會議室 |
報 告 內 容 簡 介 |
報告內容: 过渡金属通常作为电子受体,接收底物电子从而增加底物的亲电性;然而金属鲜有作为电子供体增加底物亲核性。陳應春课题组首次提出并建设了零价钯作为电子供体的π-路易斯碱的新催化模式,通过零价钯的π键反馈作用,使其作为电子供体从而活化多类来源广泛的不饱和烃类化合物,开发了十余种新颖的不對稱反映。从簡单易得的不饱和烃类化合物高效、精准地构筑了多种传统要领难以合成的螺环、并环骨架,进一步开发了手性药物依折麦布及生物活性分子的高效合成新技术。
陳應春 教授 簡介: 四川大學教授(傑青、萬人領軍);1990-1994年于天津南開大學化學系專業獲理學學士學位;1994-2007年于華西醫科大學獲藥物化學碩士學位;1998-2001年于中科院成都有機化學研究所獲博士學位;2002-2003香港大学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03年加入四川大学。主要从事新型手性催化剂的设计、合成及不對稱催化反映研究以及生理活性物质的设计、合成等方面的事情。重点在手性有机小分子以及金属配合物催化的不對稱合成领域开展研究并获得了系列结果,作为通讯作者已在Chem. Soc. Rev.、Acc. Chem. Res.、Nat. Chem.、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Chem. Sci.、ACS Catal.等国內外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200余篇,总他引8500余次。加入《Cinchona Alkaloids in Synthesis & Catalysis: Ligands, Immobilization and Organocatalysis》、《Asymmetric Organocatalysis》、《Organocatalytic Ring-Forming Reactions》等英文专著章节的撰写事情。完成了包罗国家Ⅰ类抗癌新药Cambretastatin A-4 水溶性前药、国家Ⅰ类抗脓毒症新药KB甲烷磺酸盐等药物的合成研究(均进入临床研究)。 |
承辦學院 |
醫藥化工學院 |
發布日期 |
2024-05-30 |
歡迎廣大教師、學生參加! |
文:张玉琢 / 图:无 / 审核:申士杰 / 责任编辑:孙晓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