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堂评价是教师在日常教學实践中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是教师专业实践的重要组成部门,通常在教师日常专业事情时间中占据相当大的比重。但现实讲明,这项事情未能充实发挥其应有的促进教學的潜力。质量是教育教學永恒的追求,高质量更应是教育强国建设的焦点目标和具体表征。而要提升质量,狭隘地关注教學自己是不够的,必须将课堂评价视为质量的重要来源,向课堂评价要质量。
向課堂評價要質量,就需要課堂評價實踐的全面改進;課堂評價實踐的改進需要新的觀念、战略,也需要可用的課堂評價技術。
課堂評價觀念:逾越“標尺”,成爲“杠杆”
评价经常被视为一把标尺,是权衡学生学习或教學质量的手段。对于某些总结性评价而言,这种认识概略不差,然而,对于课堂评价而言,这种认识就有很大的局限性。课堂评价本质上是教师在日常教學实践层面收集学生学习信息的运动,目的在于为师生后续的教与学决策提供依据。在教學中,有一条古今中外获得广泛认可的“铁律”,那就是,必须把教學建设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之上,有效教學的要害之一就在于搞清学生当前的学习状况。正如没有对当前所在位置的精准定位,导航仪就不行能实现其导航功效,没有对学生已有学习的准确掌握,教學也就不能引导学生告竣预定的学习目标。课堂评价作为收集学生学习信息的运动,正是搞清学生“已有基础”的要害手段,更是影响后续教學决策的要害因素,因而会直接影响教學质量。就此而言,课堂评价与教學配合组成了质量的两大支柱,理应成为提升教學质量的重要杠杆。
课堂评价战略:回应教學需求,促进教學革新
指向于提质的课堂评价不是因教學通例而发生,也不能是为评而评,而是要因应教學的需求而发生:教學中需要做出什么样的决策——做出这样的决策需要什么样的信息——借助于什么样的评价才气获得这些信息。具体而言,指向于提质的课堂评价有四大战略。
设定清晰明确且与学习目标一致的评价目标,并确保学生明确目标。质量意味着学习目标的高效告竣,只有评价所收集的信息关乎学生当前学习状况与目标要求之间的关系,这些信息才气更好地支撑目标的告竣,因此评价目标必须与教學目标、学习目标保持一致,必须清晰明确,且以学生可理解的方式与学生分享。
運用可靠的要领來引出對于改進有意義的可靠的學習證據或信息。差异的信息經常需要差异的要领來引出或獲取,評價要领的選擇在很洪流平上取決于評價目標。要獲取對改進有意義的信息,一要保證評價任務指向于評價目標,二要保證評價任務能夠准確鑒別學生學習中的問題。
正確地運用評價結果。這是指向于提質的課堂評價的關鍵中的關鍵,任何評價對于改進的作用都是通過相關人基于評價結果的行動來實現的。評價結果不能用來對學生的學習做判斷下結論,而是要用來支持改進。教師和學生都應成爲評價結果的重要用戶,教師運用評價結果作出有益于學生學習的調整,學生運用評價結果來調整自己的學習。
讓學生全程全面參與的評價。課堂評價要成爲質量的支柱,作爲學習主體的學生就不能只是評價的對象或被動參與者,而應成爲評價的主動參與者,作爲主體全面深度參與從目標設定到結果運用的課堂評價過程,經曆評價實踐,發展對于未來終身學習至關重要的評價能力。
课堂评价技术:融于教學,轻便易行
以往的教育评价理论涉及到诸多技术规范,如效度、信度等,但其中许多技术规范并不完全适用于课堂评价。指向于提质的课堂评价需要奇特的技术,以能支撑其在教學历程中快速实施快速运用。课堂评价技术不限于收集信息的技术,课堂评价的全历程都需要相应的技术支撑。从指向于提质的课堂评价战略出发,课堂评价技术至少涉及到以下七大类:
目標設定技術:如解決“如何基于課程標准設定評價目標”“如何確定多種目標的優先順序”等問題標准剖析、目標排序等技術;
目標分享技術:指向于讓學生明確評價目標的“解釋”“外延列舉”“配合建構”等技術;
引出證據的技術:指向于快速獲取可靠信息的“信號燈”“出門卡”“隨機提問”“爲搭檔代言”等技術;
解釋證據的技術:指向于讓證據或信息有意義可應用的“述評”“按目標類聚”等技術;
有效反饋的技術:指向于讓學生獲取、理解和運用評價結果的“相助訂正”“重評”“備選評語庫”等技術;
有效干预的技术:指向于有效的后续教學干预的“重教”“差异化作业”“动态分组”等技术;
促進學生參與的技術:指向于促進學生參與評價全過程的“交互提問”“另類作業”“展示站”等技術。